12月20日,澳門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。25年來,利用“一國兩制”優勢,澳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。與一河之隔的珠海橫琴“牽手”,正是這些年澳門融入大灣區的生動實踐。
2019年2月,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出臺,明確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。2021年9月,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,打開“琴澳一體化”發展新篇章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三年來,吸引了越來越多澳門企業,截至今年10月底,已有6521家澳資企業落戶。
周運賢,一位在橫琴創業十年的澳門人,見證了這一偉大進程。他創辦了公司“跨境說”,投身于跨境電商公共貿易服務平臺建設,借助澳門與橫琴的優勢,推動企業蓬勃發展。在澳門回歸25周年之際,周運賢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采訪,他表示:“一國兩制”不僅是澳門繁榮穩定的重要保障,也是跨境說快速成長的堅實基礎。”
跨境尋商機 說好“一國兩制”的故事
證券時報記者:您是澳門人,來到橫琴創業有十年之久,見證了澳門回歸25年來,不斷融合粵港澳大灣區、融合國家發展大局的整個過程,這個過程讓您感受最深刻的變化是什么?
周運賢:澳門回歸25年來,不斷融入粵港澳大灣區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,我感受到最顯著的變化是經濟政策的開放和產業融合的加速。回歸初期,澳門以博彩業為支柱產業,但如今,澳門正積極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,推動商貿、文化、科技等產業發展。
尤其是澳門與橫琴的聯動發展,給我個人的事業發展帶來了切實的便利。澳門實施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和橫琴的政策創新,讓我們能夠以更低成本獲得高質量的人才和資源支持。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和葡語國家的資源,我們跨境說不僅幫助地方產業實現跨境貿易的飛躍,還進一步將“橫琴+澳門”的獨特模式推廣到更廣的區域。
證券時報記者:您所從事的是跨境電商公共貿易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運營,同時也用技術來驅動研發出一套產業服務系統,正屬于澳門現在大力發展的商貿和科技產業,在您看來,澳門如今在發展這兩個產業上有哪些優勢?
周運賢:澳門如今發展商貿和科技產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一是政策支持與區位優勢。澳門作為自由貿易港,與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和地區無縫銜接,為商貿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。同時,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獨特聯系,讓我們能夠在國家倡導的“中葡平臺”中發揮橋梁作用;二是“一國兩制”的制度保障。澳門擁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獨特的法律體系,使國際企業更加放心地投資澳門,與澳門的產業進行合作。三是澳門擁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,科研成果在大灣區中突出,有利于其發展科技產業。
證券時報記者:您的公司從最初的十幾個人,發展成為如今擁有一百多號員工的團隊,當初為何將澳門業務拓展至橫琴?
周運賢:2014年澳門回歸15周年的時候,習近平總書記在澳門發表重要講話,指出澳門同胞要充分發揮“一國兩制”的制度優勢,善于從祖國發展大勢中把握機遇,更好搭乘祖國改革發展的快車,還提出了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期望。這讓我深受啟發,于是帶領團隊在澳門創立跨境說。我當時想,既然跨境來了,就要說好“一國兩制”的故事,于是給公司取了“跨境說”的名字。公司成立后,我們積極利用澳門的國際化環境與橫琴的政策優勢,將業務逐步擴展至葡語國家市場。
用好琴澳融合優勢 業務邁向國際市場
證券時報記者:2021年,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,從您這幾年的創業經歷來看,您認為澳門如何與橫琴以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實現聯動和優勢互補?
周運賢:橫琴與澳門的深度融合,讓兩地資源能夠優勢互補,以跨境說為例,我們借助橫琴的政策優惠和澳門的國際化環境,快速搭建起了跨境電商的完整產業鏈;此外,近年來,澳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,特別是在區塊鏈和大數據領域的應用,跨境說通過技術賦能,不僅實現了外貿全流程的數字化升級,還在跨境金融領域不斷取得突破,這些都離不開大灣區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澳門提供的國際視野。
證券時報記者:利用兩地的優勢,公司如今取得哪些成就?
周運賢:澳門回歸25周年、跨境說也迎來了成立的9周年。跨境說從一家初創型企業發展成為“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”和“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”,是我們不斷創新、突破和成長的過程。近年來,我們成為佛得角共和國的國家數字經貿平臺授權運營商。這背后離不開“一國兩制”的支持,橫琴為我們提供了優質的產業配套和人才資源,而澳門則幫助我們迅速打開了葡語國家的市場。如今,我們已經建立起跨境電商和數字服務的完整生態體系,這不僅提升了企業的規模與影響力,也讓“橫琴+澳門”模式成為了區域合作的成功范例。
證券時報記者:從“跨境說”這些年與葡語國家的合作來看,您感受到,澳門如何發揮中國與世界“超級聯系人”的作用?據您觀察,這些年來葡語國家又如何看待中國市場?
周運賢:近年來,葡語國家對中國市場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。他們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的潛力,特別是在技術、金融和電商領域。中國的創新能力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推進,使葡語國家看到了更多合作機會。
以葡萄牙和巴西為例,近年來我們跨境說與這些國家的客戶合作越來越頻繁。很多客戶不僅僅把中國看作是制造中心,而是將中國視為全球化合作中的重要伙伴。在這些合作中,跨境說開發、運營的國家級中葡平臺起到了橋梁作用。此外,跨境說成為佛得角國家數字經貿平臺的授權運營商,不僅是跨境說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,也是葡語國家主動融入中國市場的積極表現。葡語國家看好中國的消費市場和技術優勢,未來雙方在跨境電商、數字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將更加緊密。
校對:劉榕枝